如果将以色列人带进迦南的约书亚看作是预表即将再来的耶稣,把人类带进千年国度之中,那么迦勒在进迦南这件事上扮演了什么样的重要角色呢?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了。你想不到的是,迦勒虽然代表犹大支派,但从血缘上来看,他却是一个外邦人,这可能让很多人大吃一惊。
如果在听的时候有些断断续续,你可以点击这里直接下载音频,然后再听就不卡了。如果你住在大陆之外,请点击这里听上载到 Mixcloud 平台上的音频(繁体页面),要快很多。
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讲的话题是“看迦勒的另一个心志”。
当以色列人走干地,过红海,从埃及出来之后,一路前往神所应许的迦南地进发,不久就来到了一个叫加低斯的地方, 摩西决定先派人去窥探迦南地的虚实。于是,吩咐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,每个支派各打发一个要作首领的人,组成一队前往迦南地去。
结果,过了四十天、这十二探子回来了。其中有十个探子向众人报了坏消息,说那地好是好,但那里所看见的人民,都身量高大,他们是伟人的后裔、据我们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。
而只有属以法莲支派,嫩的儿子约书亚,及属犹大支派,耶孚尼的儿子迦勒,这两个探子向大家报了好消息,说你们不可背叛耶和华,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、因為他们是我们的食物,有耶和华与我们同在,不要怕他们。
后来,因着以色列人的不信,神就让他们就在旷野中漂流了近40年之久,直到老一辈的人,除了约书亚和迦勒两个人之外,通通都死了,新一代的以色列人,才被带进入了迦南地。
显然,把以色列人带进迦南的约书亚,是预表即将再来的主耶稣,把人类带进千年国度之中。而迦勒呢,在进迦南这件事上,他扮演了什么样的重要角色呢?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了。
当圣经在讲到迦勒进迦南的时候,特别在民数记第14章第24节,提到神说的一句话: 惟独我的僕人迦勒,因他另有一个心志,专一跟从我,我就把他领进他所去过的那地,他的后裔也必得那地為业。
由此而来,我们就得好好地思考一下,所谓迦勒“另有一个心志”,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
也许,你从来没有想到,代表犹大支派出去当探子的迦勒,本身却不是货真价实地出自犹大支派,而是一个所谓的外邦人。真的吗?听了你可能会跳起来,但事实的确如此。
因为,当提到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十二个探子时,一般而言,我们一看到“ 属犹大支派的,有耶孚尼的儿子迦勒”,想当然,就以为迦勒与犹大支派,必有直接的血缘关系,却很少想到,这“耶孚尼的儿子迦勒”却是个例外。
约书亚记第14章14节说了这样的话: 所以希伯崙作了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儿子迦勒的產业,直到今日。因為他专心跟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。
在这里,你一清二楚地看到,在耶孚尼的儿子迦勒之前,出现了基尼洗族的名字,那才是迦勒真正的家族源头。
那么,这基尼洗族又从哪里出来的呢?创世记第15章又为我们揭开了答案:当那日耶和华与亚伯兰立约说,我已赐给你的后裔,从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,就是基尼人、基尼洗人、甲摩尼人、赫人、比利洗人、利乏音人、亚摩利人、迦南人、革迦撒人、耶布斯人之地。
看到了吗?在这么多属于外邦人的名单中,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基尼洗人。所以,说迦勒原来是个外邦人,是完全有根有据的。
那么,迦勒为什么又会和犹大支派连在一起呢?那就要讲到迦勒和他父亲耶孚尼的关系了。“耶孚尼”一名的意思是“转身”,想想,就因为迦勒的父亲耶孚尼是一个转身的人,让迦勒摇身一变,从外邦人变成了犹大支派的人,这不正是今天的外邦信徒,成了新以色列人的最好写照吗?
除此之外,当然还有另外值得一提的原因啰。我们知道,创世记的第38章,用了整整一章,一共30节的篇幅,详细地描述了犹大,与自己的儿媳妇他玛发生性关系的细节,不管各种不同观点的人是怎么看待此事的,它留给正常人的印象,始终蒙罩着一层不快的阴影。
实际上,神的公义和慈爱,一直都平衡地显明在祂的恩典之中。一方面,祂会怜悯地察看人做事的动机,但另一方面,人若身上有了不洁的污点,祂绝不会闭眼而不管不顾。所以,我们看到神所运行的律中,有一个以第10代为限的原则。也就是说,若某一个人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,要等到第10代,才能洗刷掉前面那不光彩的记录。这就像,世界上有些国家的法律,明文规定有一些人的犯罪记录,要保存多久才算告一段落,不加追究。
因此,我们看到罗得跟他的两个女儿,不伦不类地生下了摩押和亚们,神对其后裔所定下的规矩是:他们的子孙若不到第十代,不可入耶和华的会。而一旦到了第10代,作为摩押后裔的路得,就可以蒙恩与波阿斯成亲,甚至于进入了耶稣的家谱。
同理,从路得记最后所记载的家谱,我们可以看到,犹大和他玛生下了不光彩的法勒斯,从法勒斯到大卫,恰好是第10代,所以,大卫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登上了王位,及进入了耶稣的家谱。
但在此之前,因为没有够格作首领的人物可以当探子,所以,已经转身的外邦人迦勒取而代之,也就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了。
由此,你就要明白,神的恩典并非是一本和稀泥的烂账,千万不要把上天堂当成是,随街吐痰也一样无所谓的事。
另外,值得一提的是,“迦勒”这个名字的意思是“有才能的,勇敢,全心的”,一听就知道都充满着正能量,当然这些都是一个得胜者应该具备的起码的气质。
然而,若查一下原文字典,我们发现“迦勒”这名字,它的字根是与“狗”连在一起的,这就有点叫人觉得不太好理解了,特别是对中国人来说,是不是?
我们曾经谈过,一体两面是叫人最难明白的道理。实际上,“迦勒”一名有两层不同的意思,牛头不对马嘴地碰到一起,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如果说,狗在这里是代表在神的脚前谦卑下跪的话,那你就应该明白,勇敢和谦卑才是天生的一对。你可不要误解,把谦卑当作是逆来顺受,垂头丧气的代名词。
好了,下面跟你讲讲,在新约圣经中所记载的,一件与狗有关的事,可以说,它和迦勒这只“狗”是有所关连的。
首先,要说明一下的是,狗与犬虽然同为一类,但在新约圣经中,两者无论是在原文的词和含义上,其分别都是黑白分明的。简而言之,“犬”带有负面的含义,在《启示录》中,使徒约翰列了一张不得进入圣城的黑名单,排在首位的就是“犬类”。
而相对来说,“狗”则带有正面的含义,它比“犬”小,俗称小狗,一听就觉得有点可爱的味道。
在新约圣经中,“狗”只用在一个人的身上,就是那拜求主耶稣,救她女儿的迦南妇人。当时,主对她说:“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。” 妇人说:“主啊,不错;但是狗也吃牠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。”耶稣说:“妇人,你的信心是大的!照你所要的,给你成全了吧!”从那个时候,她女儿就好了。
狗之所以比犬好,完全来自它的“小”。而“小”的可取之处,在於不掩藏自己的无能和无知,愿意受教、受管之特性。这是要进天国的人,所必备的起码条件。这种特性,就显明在迦勒这只狗身上,从而他能够成为老一辈的以色列人中,唯一跟随约书亚进迦南的得胜者。
在这里,我们想特别指出的是,无论是旧约的迦勒,还是新约的迦南妇人,他们的背景都是不少所谓正统人士所看不起的外邦人。但是,从圣经的三一性来看,迦勒所代表的,正是这次主来之时,能够进入人类第一次复活行列的人。这些得胜者的主体,不管是从死里复活,还是活着被提,都有着外邦人的背景。换言之,作为所谓新以色列人的外邦信徒,听了应该明白这是神何等大的恩典,就看你自己是否有与迦勒一样的心志,愿意不愿意率先进入永生了。
而且,有份于第一次复活的人,数目绝不会是很多的。想一想,原本从埃及出来的人,男男女女,连大带小,不下两百万,但最后能进入迦南的,不过约书亚和迦勒两个人,如果你照此比例算一下的话,也就知道大概有多少人能够入围了。
可能,你又会问了,那么,跟随约书亚进了迦南的第二代以色列人,又该怎么看呢?他们就是代表当主耶稣再来之时,被祂带进千年国度中当百姓的群体了。
在士师记中,我们看到以色列人进迦南之后的第一任士师,名叫俄陀聂,他乃是迦勒的女婿。
这暗示我们,从血缘的关系上来看,冥冥之中,神一直在保守、看顾和祝福得胜者的后代。所有愿意付代价走小路,进窄门,忠心跟随神到底的人,不但自己得以进入第一次复活的行列,而且,也必定成为圣灵流通的管道,把不受第二次死之害的最大祝福,源源不断地传送给自己周围的人。或者,藉着像亚伯拉罕为罗得代祷一样,蒙神的怜悯,把自己的亲人从大巴比伦城拉出来,推进千年国度之中,这都是何等大的恩典啊!
最后,我们想作下总结吧。在一开始的时候,我们提到神看中迦勒的,就是他“另有一个心志”。至此,你多少该明白迦勒的“另一个心志”,是指着什么说的吧?
当他是一个外邦人的时候,就有另一个心志转身成为犹大支派的成员;当他有作首领的资格,出任犹大支派的探子时,就有另一个心志信靠耶和华,不把迦南的伟人放在眼里;当他进了迦南地之后,虽然已经85岁,却有另一个心志,豪迈地对约书亚说:“ 我还是强壮,像摩西打发我去的那天一样,无论是争战,是出入,我的力量那时如何,现在还是如何”,并经过一番争战,拿下了希伯崙為业。
这种不是等着天上掉下免费午餐,也不是坐失良机的精神,正是主来的日子,所有力争加入第一次复活行列的得胜者,必不可缺的另一个心志。
愿迦勒这种“另一个心志”,能鼓舞你在未来的日子里,跟随主乘风破浪,向人类第一次复活的目标,向千年国度的美好“愿”景迈进!
点击这里在恩典之声收听王路加弟兄从“灵的救恩”和“魂的救恩”这个角度所宣讲的音频:“再看迦勒的另一个心志”
[xhshop-btn-pay post_id=”” required_login=0 class=”buybutton” ]打赏[/xhshop-btn-pay]
点击下面主题诗的任何一句,收听此音频节目的前四讲:
挺身昂首迎禧年
头次复活在人间
名字刻在生命册
第二次死不沾边
鼓励大家在听这些节目的时候,使用各个发放平台下面的回应区打出你的回应。也欢迎你听之后有什么相关的经历和见证,也及时地反馈给我们,以便我们将这个讲台的信息做得更好。
本网的音频信息,根据“神道出版社”出版的“未来信息丛书”制作,点击下列链接了解详情:
TheoLogos.net/books